【銀髮生活】 60歲學拍電影,陳秋霞用鏡頭紀錄台南人記憶中的百年甜蜜滋味
許多人當導演,都是從小對影像有興趣,㇐路從專業科班、投身電影業,累積理 論和實務經驗,陳秋霞卻是60歲才開始摸索電影拍攝。「我拍電影的契機其實是 因為攝影!」
回想以前學生時代,經常擔任幫同學拍照的「攝影師」,讓她愛上人文風情的取 景視角,攝影魂隱然從當時就已扎根。退休後,因緣際會接觸影像拍攝,參加2015 年「in臺南‧無影藏」影像競賽,作品榮獲佳作,從此有了「霞導」稱號,意外地 開啟電影新人生。
報錯班卻開啟紀錄片之路 陳秋霞回憶起7年前「走錯路」的故事。當時報名社大課程,原本想上多媒體應 用,例如修圖軟體、視覺創意,加強自己的修片技巧。沒想到上課內容竟然是影 像處理,心想:既然已經報名了,不太好意思退課,學習陌生的東西也是㇐種挑 戰。
仔細聆聽影片腳本、剪輯等理論,課堂外也應用所學、實際操作。拍出興趣後, 加入了台灣南方影像學會,繼續精進拍攝技巧,後來又參加中華電信基金會舉辦 的「攝區二三事」,得到創作獎項。沒料到接觸攝影和拍片,會讓自己下半場人
生不斷受到肯定。
因為攝影而愛上錄影,陳秋霞透過鏡頭看世界,生命視野與角度更不同。她㇐直 謹記老師的㇐句話:「妳還要繼續拍,妳㇐定會再得獎!」
雖然非科班出身,但她所拍攝的影片散發㇐種溫暖人文情懷,受到親朋好友的鼓 勵,繼續拿起攝影機用影像紀錄即將消逝的珍貴文化。參加「in 臺南‧無影藏」 獲獎的《府城普濟殿米糕栫》作品,是陳秋霞的家鄉記憶與獨特傳統技藝。
用影像保存在地老味道 陳秋霞住在正興街上,距離普濟殿僅數十公尺之遙,這座王爺廟創建迄今已逾 350年歷史。每到農曆七月,普濟殿前開始瀰漫濃郁米香,老師傅忙著搗糯米, 拌入糖漿攪拌後灌入六角形栫桶,靜置㇐晚等待熟成。過去大型建醮或普渡時節, 府城大大小小廟宇輪流普渡,普濟殿黃家從月初忙到月尾,這道擁有百年文化底 蘊的特有甜食米糕栫,不僅是在地人的生活,也是㇐種文化信仰!
因製作方式費工、飲食習慣改變,傳統供品美食越來越少見,府城僅剩兩家製作, 已申請列為台南市無形文化資產。陳秋霞不捨傳統技藝消逝,為黃家米糕栫拍攝 紀錄片,「我是放感情下去拍的,而且蹲點很久,光是米糕栫這個主題我就拍了 三年!」她笑說自己不好意思請入鏡者重來,紀錄片的精髓在於寫實,所以只能 用時間來拚搏,抓取各種角度,然後再慢慢過濾畫面,剪輯出適切的內容。快失 傳的傳統技藝美食透過陳秋霞的眼睛,轉為動人的畫面,保存延續下來,懷舊滋 味繼續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