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寶庫】你今天吸收音樂芬多精了沒?給中高齡者的音樂課來囉
音樂不只是跨國界的共通語言,更是能打開記憶之門的鑰匙,但專業照顧者們若想以音樂陪伴長者,該如何規劃呢?這本《音樂芬多精:專為中高齡設計的樂活音樂課》以音樂為主體,結合多元藝術的創意教學,是照顧夥伴們的武功秘笈!本書作者林瑞薏不僅為教育部樂齡學習中心核心課程規劃師,更有豐富的教學及長者活動帶領經驗,書中不僅提供樂器或設備預備、曲目挑選、對象評估與指導介入的方法,在編排上也貼心地依照難易度區分章節,可依長者能力調整選用,讓長者開心活動的同時,也能訓練肌肉與認知能力,健康慢老!尤其推薦給社區據點、日照中心與失智據點的夥伴閱讀,一同感受音樂照護的力量。 1.《薩提:吉諾佩帝第一號》(Erik Satie: Gymnopédie No.1) 基礎: 隨樂在空間走動,配合呼吸做肢體的擺動。 進階I: 音樂結束後深呼吸數次,選取此刻最能表達自己心情的「情緒卡」,這樣的心情會想到哪首歌或音樂?若干長者自由分享,大家陪他試著把歌曲一起唱出來。 2. 歡迎歌:《歡喜歌》 基礎: 唱歌詞、同步在大腿上拍旋律的節奏。老師以鼓打出音樂的大拍。 進階I: 分兩組,邊唱,第一組邊手拍音樂第一、三拍,另一組拍第二、四拍。 進階II:此文省略,詳見書籍 1.《是愛》 基礎: 隨音樂節奏的速度做「十巧手」的運動,增進血液循環,兩句換一個動作。 進階I: 2.《約翰·帕海貝爾:D 大調卡農》(Pachelbel's Canon) 基礎: 圍圈站,播放音樂聆聽主題數次。以主題的特性「等長的節奏、穩定的速度、圓滑的樂句、一個音階內的音域、四度音程……」,在每次主題重複出現時,每人輪流做出對音樂感受的創意肢體語言(重複28次),輪完可以兩人為一組繼續做。 進階I: 《德弗札克:羅曼史》(Dvorak : Romance for piano and violin, Op.11) 聆聽音樂,將聯想的畫面,在小麻布袋上黏貼毛線,製作一個獨特可在生活中使用的創意提袋。完成後分享過程中的感受與遇到的困難,一起拍照留念。 《頑皮豹主題曲》(The Pink Panther Theme) 基礎: 聆聽音樂數次,以雙手拍出特別的循環節奏。(第七拍有附點) 進階I: 1.《朋友再見》 邊唱歌詞,邊雙手拍大腿一下、左右鄰座輕輕互拍(一手一人)兩下,為三拍循環韻律。 2.《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交響曲第三樂章》(Rachmaninov : Symphony No. 2 Op. 27 III. Adagio) 播放音樂,讓大家安靜休息,之後與同伴們道謝、道別。 練習將歌唱融入「十巧手」運動。 樂曲播放的網址或檔案、情緒卡、各色毛線、小麻布袋、針線、白膠。 樂器:響板、響棒、鈴鼓、手鼓、地鼓、各式沙鈴、鈴鼓、半月形鈴鼓、手搖鈴、腕鈴、小銅鐘、三角鐵。 手眼協調、提升語言的轉換能力、提升聆聽的能力、學習觀察和互動、以舊年代的音樂喚起生命記憶、情感的表達,與紓解、提升心肺功能、音樂照護的運動。 歌詞與旋律記憶、AB二段式、卡農、複音音樂的聽辨、穩定而正確的敲奏樂器。 (節錄自:音樂芬多精:專為中高齡設計的樂活音樂課,原文標題:我聽、我唱、故我在) 音樂芬多精:專為中高齡設計的樂活音樂課 作者:林瑞薏 出版社:宇宙光
教學內容
一、音樂深呼吸與歡迎歌
二、歌曲教唱與音樂律動 (音樂結構AB二段式)
三、音樂作畫
學員製作獨一無二的胚布袋,為平凡的提袋注入新生命,環保又實用。(圖片提供/林瑞薏)
四、樂器合奏
五、再見歌
健康樂活小存摺
教學資源
課程效益
音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