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寶庫】長照領域專業照顧者會過勞,也需要喘息
我近期有機會參與電視節目錄影,與來賓們討論長期照護問題。開錄前先拿到流程表,開篇頭一個主題是:「家庭照護者因為負荷大,需要喘息支持。」以高齡醫學和失智照護為業的我,絕對理解家庭照顧者承擔長照、照顧家人的壓力,對幫手和休息時間有迫切的需要,但我腦海中同時浮現的是一群勞苦功高的失智據點夥伴們。 失智據點提供失智家庭可以在白天時間內將長輩送到據點中參與活動,家屬趁機有休息機會,此時也可以稱得上是他們的喘息時間了,等到傍晚四、五點據點活動結束,家庭照顧者再將失智長輩帶回家自行照顧。 每個失智據點平均照顧6~12個長輩,有時無法拒絕家屬請求時甚至會心軟收到20位。至於服務時間,不少據點是每周一到五、每天漫長的七、八個小時,難怪大家會戲稱是「小日照」。 每個失智據點平均照顧6~12個長輩,有時甚至會心軟收到20位。但是人力大部分皆不足。(圖片來源/Pexels) 失智據點內的工作人力如何配置呢?大家多半不知道人力少得可憐。一般大約是一位主事者主持據點運作,再好一點是不定期搭配一、二位照服員輪替,若再想增加人力,往往會遭遇經費上的問題,此時就要看單位是否有招募志工的能力,但即使志工來了,他們也屬於流動性的非專業人力,主要工作還是落在主事者身上。 長期照顧、特別是失智照顧,是一門專業。這群專業照顧者一對多已經壓力頗大,失智患者還有記憶力問題導致的不停重複詢問:「吃藥的時間到了沒有?」、「我要回家嗎?」、「現在幾點?」。 受過訓練的專業照顧者們職責在身,當然能同理是這病症引起的現象,但一整天回答個10~20次下來,任誰都會累的,更何況現場的失智長輩人數還不少。據點夥伴向我坦承他曾被壓力逼到想對長輩們尖叫「夠了!」,甚至想過要不要辭職。 據點夥伴坦承,他曾被壓力逼到想對長輩們尖叫「夠了!」(圖片來源/Pexels) 當我們都理解家屬一對一(幸運的話,可以多對一)照顧失智長輩已經很辛苦、需要喘息服務,那麼我們又怎麼能因為受過訓練或職責所在、就認為專業照顧者不會有因長期照顧而起的疲倦呢?再想想,上班時照顧別人家的長輩是他們的工作,但他們下班後就完全脫離照顧壓力的嗎?他們家中或許也有學語期的嬰幼兒、難搞的青少年或者高齡病痛纏身的老父母,皆是照顧壓力。 我們的社會似乎還沒認真想過,如何幫助專業照顧者處理照顧壓力。我上網搜尋「長照工作者」、「照服員」、「喘息」、「疲憊」,跳出來的畫面都是談論家屬很疲憊、需要照服員提供喘息服務。 接下來我改用英文搜尋「care workers」、「long term care staff」、「depress」、「sacrificed」、「stress」、「distress」、「burnout」,跳出來的畫面多得不得了,而且並非侷限於家庭照顧者。特別是近兩年的結果都和疫情相關,許多媒體報導、專業論文或課程活動等,討論的都是如何幫助長照人員在疫情期間能於更有保護的狀況下工作。 海外已開始討論,如何幫助長照人員在疫情期間能於更有保護的狀況下工作。(圖片來源/Pexels) 長照人員如何紓解長期照顧壓力? 我把時間限制到2018年,尋找疫情前、去除新冠病毒因素的資料,主力放在尋找長照人員如何紓解長期照顧壓力的方法,結果是:首先,長照人員必須先發現自己已經備感疲憊了。 若有以下徵狀出現、就代表我們可能已經過勞: 若有以上徵狀出現、就代表我們可能已經過勞。(圖片來源/Pixabay) 那麼,導致我們在工作上燃燒殆盡的理由又是什麼呢?可能因素如下: 缺乏控制感:往往無法預先排好工作行程或是預估工作量 如果我們發現自己或同事已經有了以上的現象,又該如何協助呢?以下建議提供參考: 長照人員重新評估個人生活安排的輕重緩急、尋求同事幫助、多睡覺都是能令自己重展笑容的好方法。(圖片來源/Pexels) 以上是我在大量閱讀後統整的幾點建議。國外已經開始重視專業照顧者的壓力紓解問題,我相信台灣也會隨之跟上。但建議再多,我相信不分國內外都需要先有良好的職場環境、才有良好的專業工作者,有了能在職場上身心安頓的專業照顧者,才能好好對待需要長期照顧的服務對象們。 讓我們朝這個方向一起努力!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失智據點內的工作人力配置過少
據點夥伴坦承自己曾因壓力,想對長輩們尖叫「夠了!」
專業長照照顧者的疲倦也需要被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