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的身障作家--劉俠女士(筆名杏林子1942年2月28日-2003年2月8日),因著上帝的呼召及一顆愛身心障礙者的心,捐出多年稿費,和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於1982年12月1日創辦了屬於身心障礙朋友的伊甸園-「伊甸基金會」。 伊甸基金會以「服務弱勢、見證基督、推動雙福、領人歸主」為服務宗旨。有鑑於台灣身心障礙人口已超過百萬人,且有七成以上是後天因素所造成,伊甸將繼續為弱勢族群爭取權益,並倡導更合理的社會福利政策與爭取社會福利預算,推動全人關懷,讓福音與福利得以實踐。 伊甸創會時僅有二位半職人員,至今全國已有2800多名工作者,其中近二成為身心障礙者,且超過九成為第一線直接提供弱勢服務的社會工作者。透過社會大眾、政府、企業、民間團體、志工的協助,伊甸在全台共有19縣市超過80個服務據點提供區域化的身心障礙福利及弱勢服務,另外,伊甸也將台灣經驗傳達到馬來西亞的檳城(1991)及吉隆坡(2000),越南胡志明市(2005)、永隆市(2005)、茶溫縣(2006)並成立海外分會。 從伊甸創辦開始,身心障礙服務即為伊甸服務的核心,而隨著早期療育觀念與服務的推廣、身障老化及人口高齡化的趨勢,陸續將服務對象拓展至發展遲緩兒童及高齡長者。1985年起,伊甸率先關懷視障者權益,成立「盲人喜樂合唱團」,為視障者開啟了心靈之窗;二年後,則為了爭取身心障礙者權益,將輪椅開上街頭;而為了成全身心障礙者「行」的權利,伊甸當起了公辦民營的復康巴士司機;又在「愛無國界、救援無礙」的信念下,當起台灣另類外交的親善大使,進行輪椅捐贈的國際救援行動。 在社教宣導方面,為了響應全球推動「無障礙環境」理念,首創從台灣未來的接班人-大專院校學生開始推動「校園友善城市陣線聯盟」,迄今仍持續透過志工活動、校園宣導進行無障礙體驗,更自2014年起每年舉辦「無障礙生活節」,藉著社教活動分享友善無礙的理念。 伊甸相信在全面向國際社會發聲的同時,不僅是提高台灣在世界上的能見度,更充分表達伊甸參與亞太地區身心障礙福利推動之決心。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遷、多元文化融合,外籍配偶在台的人口數日趨攀升,2002年8月起伊甸開辦「新移民服務」,提供外籍配偶及其家人一系列關懷及成長活動,招募培訓雙語志工,協助輔導並爭取相關權益。 從為身障者發聲爭取權益,到進入非營利事業管理模式,進而跨入國際,伊甸目前在全國超過80個服務據點,每年服務4萬個身心障礙及弱勢家庭。